今年以来,炸金花app区深入贯彻上级关于大力提振消费的决策部署,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聚焦商贸流通领域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一揽子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上半年,全区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大宗商品销售保持稳定,家电家装、3C数码产品、新能源汽车等商品零售快速发展。
一、总体情况
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38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限额以上商业零售额113.71亿元,增长20.0%,增速均居全市第一。限额以上商业销售额323.72亿元,增长16.2%,增速居全市第4。
二、市场运行特征
(一)分行业情况看
批发业增速趋缓。上半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188.21亿元,同比增长15.0%,增速较一季度下降5.6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商业销售额比重58.1%,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从细分行业的表现看,一是石油制品、金属材料批发走势偏弱。受国际原油、钢材价格下跌影响,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批发业、金属及金属矿批发业销售额仅同比增长12.1%、4.1%,增速较一季度分别下降43.2个、2.7个百分点。二是建材批发复苏强劲。稳房市信号不断释放,带动限额以上建材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56.3%,拉动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3.8个百分点,支撑作用显著。三是电气、机械设备批发顺势发展。得益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鼓励,限额以上其他机械设备及电子产品批发业、电气设备批发业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9.2%、17.4%。
零售业结构优化。上半年,全区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132.10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商业销售额比重40.8%,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从拉动主力的变化看,一是油品、汽车零售影响减弱。受新能源快速发展冲击,限额以上机动车燃油零售业、汽车零售业合计销售额占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比重同比下降6.6个百分点,拉动增长率较一季度下降1.0个百分点。二是互联网零售成长加快。在泉州优品(天猫优品运营主体)强势引领下,限额以上互联网零售业销售额占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比重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同比增速达46.2%,拉动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7.3个百分点。三是通信设备零售提速扩容。国家补贴政策推动手机换新热潮,限额以上通信设备零售业销售额占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比重同比上升4.8个百分点,同比增速达384.5%,拉动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5.9个百分点。
住宿餐饮业持续下滑。上半年,全区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3.40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较一季度下降7.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均低于全市水平。一方面,酒店宴席会议业务缩减,影响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1.5%,负增长面达62.5%,其中3家星级酒店合计营业额下降14.7%,拉低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5.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餐饮行业表现两级分化,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6.1%,其中大型餐馆表现较好,24家限额以上餐饮法人企业合计营业额增长29.1%;个体餐饮商户经营困难,12家限额以上餐饮大个体合计营业额下降58.1%,剔除4家停业企业后营业额下降4.3%。
(二)分商品类别看
焕新商品消费持续上扬。我区家电家装、汽车、3C数码产品等零售业态较为成熟,在以旧换新政策加持下不断焕发活力。一是家电家装需求释放。上半年,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618.5%、978.6%,今年以来均保持三位数以上增长趋势。二是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31.0%,高出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23.9个百分点。三是3C数码产品涨势明显。限额以上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机、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520.8%、128.9%、68.6%。
民生商品消费平稳有序。我区全力保障民生商品供应,持续筑牢消费基本盘,生活类商品、中西药品、文体用品等商品零售稳中有进。一是生活类商品供给稳定。限额以上5类主要生活类商品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日用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8.2%、12.0%,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趋势。二是中西药品保障充足。限额以上中草药及中成药类、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79.3%、18.6%。三是文体用品需求恢复。限额以上文化办公用品类、书报杂志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较一季度提高16.6个、15.1个、13.0个百分点。
(三)分街道情况看
古城片区销售持稳,重点企业增长乏力。古城片区的鲤中街道、临江街道销售额占全区比重分别为36.2%、12.2%,分别同比增长4.2%、9.5%,低于全区限额以上商业销售额增速12.0个、6.7个百分点。两个街道主要依靠金属供应链企业和石油化工企业支撑,而今年以来金同供应链、中石化森美等重点企业增长动力不足,两家企业合计销售额拉低全区限额以上商业销售额增速3.8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下降2.8个百分点,负面影响加深。
江南新区零售亮眼,新增企业拉动有力。江南新区的常泰街道、江南街道零售额占全区比重分别为27.3%、21.4%,分别同比增长29.3%、103.7%,高出全区限额以上商业零售额增速9.3个、83.7个百分点。两个街道在招商纳统质量上较有成效,新入库的泉州优品、小米景明依托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后迅速发展,两家企业合计零售额拉动全区限额以上商业零售额增长20.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11.3个百分点,拉动效应明显。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巩固批零增长优势,深化政策落地
针对建材批发、新能源汽车等亮点领域,建议推动建材企业与房企、家装平台建立合作机制,开展联动促销,简化备案流程并给予适当补贴。借力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互联网零售和通信设备企业拓展市场,优化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提升消费便利性,同时跟进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强化政策衔接,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二)破解住宿餐饮困境,精准施策帮扶
针对住宿业下滑,建议引导星级酒店结合文旅资源转型,开发特色套餐,给予宣传推广支持。对餐饮行业,聚焦个体商户困难,开展外卖运营培训,协调平台给予佣金优惠,划定外摆区域并简化审批,助力降低成本,同时鼓励大型餐馆发挥带动作用,促进行业整体回升。
(三)强化片区协同发展,提升整体效能
针对古城片区重点企业乏力问题,建议组建专项小组对接,协调解决供应链、资金等难题,助力稳增长。支持江南新区发挥新增企业拉动作用,优化招商服务,完善政策激励。推动片区资源联动,组织批发与零售企业对接,促进本地供需循环,提升全域商贸发展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