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金花app

【鲤小司普法微课堂】必看!筑牢个人信息安全防线,这些要点你必须知道
来源:炸金花app区司法局 时间:2025-09-19 08:59 浏览量:1

  如今,我国网民规模已超过11亿人。然而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下面要说的这些上网的“坏习惯”,你有吗?藏在身边的网络安全隐患,可要注意!

  01 个人信息保护好!

  你的密码是“123456”吗?你愿意把身份证借给朋友吗?个人信息保护可不允许当个“糊涂虫”。

  案例

  大学生李华(化名),经常找些日结兼职挣钱。有一天,单位里有人让李华用自己的身份证注册一个手机号,并提交了身份证复印件等个人信息。结果一年后,某服装公司发现一网店售卖带有其品牌logo的假冒商品,而该网店登记的经营者是李华,遂以侵害商标权为由,将他诉至法院。李华觉得很冤枉很后悔,最终法院判决李华向某公司赔偿2万元。

  你知道什么是个人信息吗?我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规定,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同时,该法第五条还明确,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可能会导致财产损失、信用受损甚至身份被盗用等严重后果,保护个人信息就像守护城堡一样寸土不让!

  小妙招

  尽量不要用生日、电话号码或是简单的数字组合作为密码。定期检查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设置。下载软件时要小心木马病毒,警惕来历不明的二维码、网址。

  02 网络谣言勿轻信!

  “XXX发生地震啦!死伤无数!”“当心!有艾滋病人在饭馆里投毒!”……在网上看到类似谣言,可别轻信,更别随意转发。

  案例

  日前,四川公安网安部门查明,陆某兴(男,55岁)为吸粉引流、博取关注,通过“移花接木”的方式,拼凑合成地质灾害、塌方等视频,并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谣称“泸定桥发生塌方”,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引发当地居民恐慌,扰乱社会公共秩序。随后,陆某兴被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不要小看谣言对网络安全的危害,它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一旦谣言形成了一定规模,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注意,恶意诋毁、散布谣言的行为已经触碰了法律红线!一是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可处5至10日拘留并罚款;二是刑事责任,若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或他人重大损失,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三是民事责任,造谣者需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侵权责任。

  小妙招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面对不确定的信息,多?分核实、少?分转发。

  03 违法信息别乱发!

  你是微信、QQ群群主吗?平常有没有留意群里在发什么内容?

  案例

  之前,某地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有网友频繁地在微信朋友圈及微信聊天群内发布“急要AB证分”、“扣分联系我”等违法信息。随后,嫌疑人蔡某被传唤至派出所询问,她对自己在微信朋友圈、微信聊天群发布买卖驾驶证分信息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最终,警方依法对蔡某处以行政拘留三天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六条明确:“任何个人和组织应当对其使用网络的行为负责,不得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不得利用网络发布涉及实施诈骗,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违反规定者,可能被拘留、罚款哦!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小妙招

  增强辨别能力,合理运用网络举报,如拨打“12377”举报热线或关注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微信公众号进行举报。

  结语

  如今,我们的?活早已与网络深度绑定。今年的9月15日至21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借此机会,让我们一同提升安全意识、学习法律知识,一起共建清朗网络吧!